以下是一些关于冥想作用的科学文献介绍:
一、“冥想激活免疫力”
作者:赵乾铮 (编译)
发表信息:发表于 2022 年 1 月 1 日的《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摘要:冥想训练和瑜伽起源于印度,在西方社会颇为流行,科学界也对其有益身心健康的功效展开了不少相关研究。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发现,开展高强度冥想训练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在这项研究中,106 名成年人参加为期 8 天的高强度冥想训练。他们每天至少进行 10 个小时的冥想,坚持吃素,保持正常的睡眠作息,而且全程不交谈讲话。在高强度冥想训练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这些人都进行了血液采样。研究人员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参与深度冥想训练后,冥想者体内与人体免疫应答机制有关的 220 个基因均呈现出更高活性,其中 68 个呈现出更高活性的基因与人体抗病毒和抗癌响应机制直接相关1。
作者:Nidhi Roy Choudhury,Jahanvi Batra
发表信息:发表于 2021 年 11 月 30 日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摘要:冥想越来越多地被作为一种治疗技术来实践。它是一种个人使用正念,专注于特定的对象、事物、感觉或思想来训练自己,增加自我意识以实现平静和清晰的头脑,从而达到稳定状态的实践。冥想的效果总体上是积极的,据估计全球有 2 亿至 5 亿人冥想。超过 14% 的美国人至少冥想过一次。最近冥想的人数也在增加。已经有几篇文章、研究和书籍发表。冥想将帮助个人改变对生活的态度,并提供内心的平静和幸福。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本综述重点研究和理解冥想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冥想如何帮助减少焦虑。它也关注冥想的利弊。冥想取决于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验。人们经历了愉快和不愉快的体验5。
三、“冥想与心脏健康”
作者:王延鹏,沈成兴
发表信息:发表于 2018 年 1 月 1 日的《家庭用药》
摘要:近期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一项科学声明指出,除了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医学治疗外,冥想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某些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冥想对大脑及其工作有长时程作用。这促使美国心脏协会回顾了一些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以说明冥想是否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事实上,近期研究表明,一天 2 次约 20 分钟的冥想能减少血管阻塞的概率,有效降低因心力衰竭和心绞痛引起的猝死风险。近年来冥想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世俗化的治疗方式。有调查表明,大约 8%的美国人会做某种方式的冥想,17%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参加有关冥想的临床试验有很大的兴趣6。
四、“正念冥想缓解疼痛”
作者:海燕
发表信息:发表于 2022 年 1 月 1 日的《健与美》
摘要: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使用正念冥想来试图缓解他们的疼痛,但神经科学家直到最近才考察了冥想是否以及如何真正起作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麻醉学家测量了正念对疼痛感知和大脑活动的影响。在研究的第一天,研究人员对 40 名参与者的大脑进行了扫描,同时在他们腿上施加了引起疼痛感的热量。在经历了一系列这样的热刺激后,参与者必须在实验过程中评估他们的平均疼痛水平。然后,参与者被分成两组。正念组的成员完成了 4 节 20 分钟的正念训练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他们被要求专注于呼吸。
五、“Global Meditation Practices: A Literature Review”
作者:Jyoti Valluri,Karen Gorton,Carol Schmer
发表信息:发表于 2024 年 1 月 1 日的《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
摘要:研究表明,冥想对慢性疼痛、压力以及许多身心状况都有益处。冥想的定义有多种形式,受到文化的影响,并在全球范围内被实践。本文献综述旨在报告当前关于冥想与治疗结果相关的文献,并为与健康相关的目的创建一个具有全球信息的冥想定义。从西方的角度来看,基于正念的减压疗法(MBSR)被广泛研究。因此,2015 年和 2020 年的 15 项同行评审研究被用于检查各种形式的冥想,并描述除 MBSR 之外的更广泛的冥想实践范围。不同形式的冥想包括:接受与承诺疗法(葡萄牙)、积极参与(葡萄牙)、适应性正念计划(巴西)、认知性同情训练、慈爱(美国)、咒语冥想(美国)、基于正念的减压(美国)、基于正念的认知疗法(韩国)、奥修(印度)、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意大利)、超验冥想(意大利)、精神 / 世俗(美国)、苏菲(巴基斯坦)和内观(澳大利亚)。本综述使用文献搜索方法完成,所有冥想方法都报告了对所有参与者(n = 768)的积极治疗结果。这一结果使得能够创建一个更广泛的冥想治疗定义,可应用于临床实践8。
六、“冥想对积极情绪的调节作用综述”
作者:顾越,童辉杰
发表信息:发表于 2021 年 1 月 1 日的《医学与哲学》
摘要: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聚焦于正念冥想和爱善冥想,梳理和总结冥想领域的研究现状。基于理论结构建设和实证研究的成果,证实了冥想对积极情绪的调节作用,并且多方面比较正念冥想和爱善冥想的调节效果和过程,再对冥想是否能够成为人们增加积极情绪的有效途径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两者作用机制略有不同,效果相似,都对积极情绪的增加有正面作用。最后,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概念不明晰、作用机制不明确等不足,尝试提出改进建议及展望。
《Sleep Medicine Reviews》2015 年论文:该综述性文章对多项关于冥想与睡眠质量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现冥想可以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次数,提高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冥想可能通过放松身体和大脑,减轻焦虑和压力等方式,改善睡眠的生理和心理机制
《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08 年论文:该研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为期 8 周的冥想干预实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冥想组患者的血压显著降低,特别是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明显的下降。研究人员认为,冥想可能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减少交感神经的兴奋,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7 年论文:通过对长期冥想者和非冥想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长期冥想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如血脂、血糖等指标更趋于正常,心脏功能也更好,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冥想可能通过减轻心理压力、改善生活方式等多种途径对心血管系统起到保护作用。
评论:
点赞: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