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抑郁症的案例(双向情感障碍)
心理学实战案例展示(用于同行参考)
心理问题的影响非常深远和广泛,为唤醒大家对心理问题的重视,促进该行业的良性发展,特展示本平台的各种真实案例,供心理学专业人士阅读和参考。
一、案例内容(引用自用户提交的真实反馈,并同意发表)
“从客观层面来看,我的物质生活是非常丰富的。我拥有完整和谐的家庭,家庭的经济状况也算是小康,自己的学习也很不错,我短暂的人生道路,可以称得上是顺风顺水。
不过,我的内心却一直都很自卑,我不认为自己值得被爱,也不认为人生拥有意义。我像是被分成了两半,一半顺应着所有人的期待,阳光,开朗,爱笑。另一半在一遍一遍地反复诅咒自我,怨恨自我。
我内心的这种矛盾, 或许是来源于一些无可奈何的现实,比如说,从小很难见到忙于工作的父母,或者是寄住在各个亲戚之间,也可能是严苛到令人恐惧的父亲,或者是繁重的学业,又或者是高要求的老师······总之,是一些平凡,常见,或大或小的不幸。
我在不断地与自己的内耗中成长,直到自己的性格变得怪异,人际关系也出现问题,生活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障碍之后,我被医院确诊为抑郁症,进而又发展成了双向情感障碍,需要吃药控制。
在我几乎已经快要放弃自己的治疗的时候,很幸运的一个机会,我遇到了现在的辅导老师,这个平台的工作者们。在我最痛苦,最没有希望的时候,她们向我伸出了援手,一次次的鼓励我,和我一起讨论分析各种心理问题,将我从心灵的低谷中慢慢的拉了出来。
现在,我已经接受了平台一年左右的心理援助,我的心态发生很多改变,身心健康状况有了很多的变化,从而对我的病情也有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前段时间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已经恢复了正常。让我继续保持。我非常感谢辅导我的老师们帮助我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平台的心理辅导方式是十分与众不同的,它并不去探讨暴露出来的,表面可见的问题,而是引导用户去认真的思考和追寻问题的根源。
在我们的行为之下究竟是掩埋了我们怎样的渴求呢?发生的各种事件之后究竟又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平台所帮助大家探求的,是每个人心灵之中,最本质的核心。
在老师们这一年的引导和教学下,我逐渐明白了,我所渴求的是他人的关心和过去自己曾经缺失的爱,我错误的将发生的各种问题归咎于自己,我没法原谅自己,也难以原谅他人,于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忘记了要爱自己,也忘记了爱这个世界。
现在我感受到,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每一个人都是值得被爱的。我们渴求着爱降生是理所当然的,同时,我们也会把我们的爱给予他人。这也将是我未来会一直做的事。 ”
特别申明:
本平台专注于提供心理层面的服务,旨在为大众提供心理上的各种支持和陪伴以及正向的引导,让大家学习和掌握处理情绪问题、人际关系、应对压力等“自我探索”和“自我提升”的自我心理建设方法,帮助用户改善消极思维模式,缓解负面情绪,消除心理困扰,增强心理韧性,提升心理适应能力等。
但本平台服务不涉及任何医疗行为,不进行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与干预,可以辅助大家在专业医疗建议下进行心理调适,但不能替代医疗诊断与治疗。所以,若您有医学临床诊断需求,如身体不适需要判断病因,或心理状态异常需要专业医学评估;有药物治疗需求,如需要药物缓解症状、控制病情;有物理治疗需求等,请务必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寻求具备执业资格的医生帮助。
二、各种专业文献:
冥想作用的科学文献 (点击进入查看)
身心关联的科学文献 (点击进入查看)
三、案例的意义和价值:
1、自我认知与成长的启示:
这个案例深刻揭示了物质生活的充裕并不等同于精神世界的富足。讲述者看似拥有一切顺遂的外在条件,却长期深陷内心的自卑与迷茫,警示我们不能仅从物质层面衡量一个人的幸福与健康。
它让我们意识到,自我认知的偏差可能在成长过程中悄然滋生,早期的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学业压力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在心底埋下负面情绪的种子,若不及时察觉与处理,将逐渐侵蚀内心,影响性格与人际关系的发展。
展示学习心理学,正视内心问题、打破自我束缚的重要性。讲述者从不断内耗、自我怨恨,到重新发现自身价值、学会爱自己与他人,这一转变过程为同样处于心理困境的人点亮了一盏明灯,证明了即便深陷黑暗,也依然有机会通过学习成长来重塑自我。
2、心理健康援助的关键作用:
突出了专业心理援助在关键时刻的功能和对常规医疗方式的重要辅助作用。当讲述者问题发展严重,几乎陷入绝望之时,专业心理人士的介入就如同冬日暖阳,给予温暖与希望。不仅仅是提供简单的安慰,更是通过深入的问题探讨、引导思考根源,帮助讲述者逐步拆解内心的 “坚冰”,助力改善健康。
强调了心理辅导方式的创新性与针对性的重要性。作为从业者要不满足于治标不治本的表面功夫,而是直击心灵深处,挖掘问题本质,这种辅导理念,启示其他从业者关注来访者内心真正的诉求,从而提升援助的有效性。
3、传递爱与希望的社会价值:
从社会层面看,讲述者的人生经历犹如涟漪,具有广泛的感染力。它让更多人了解到心理问题并非罕见,身边可能就有人在默默承受,进而促使社会对心理健康给予更多关注,减少对心理疾病患者的误解与歧视。
最后讲述者所表达的 “爱与被爱” 的感悟,更是升华了整个案例的价值。它倡导人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用爱去温暖他人,让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爱的接受者,更是爱的传递者,这种正能量的传递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加温暖、包容的社会环境。
总之,这个案例不仅是个人的改变,更是对社会各界敲响的一记警钟,提醒我们重视心理健康,珍视专业援助,共同为构建美好心灵家园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