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生的区别
很多人都对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的具体区分不甚了解。我们根据多方信息提供了一个大概的参考资料,如随着时代变化有遗漏和错误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一、心理咨询师
服务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是咨询模式,平等关系)
服务范围:1、为精神正常人群提供“发展性咨询”,解决在现实生活中生存和发展上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2、为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人群(产生心理障碍导致无法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并请求帮助的)提供“健康心理咨询”(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部分神经症问题),帮助他们恢复到正常健康心理水平。3、为特殊人群(既临床治愈和潜伏期的精神病患者)提供“辅助性咨询”,虽然心理咨询师的对象不包括正在发病的精神病人,但经过临床治愈后,已经基本转为心理正常,就不能再认定是精神病人,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他们恢复社会功能,预防复发。有些潜伏期的精神病患者也有可能来到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工作者也可以做些工作,但是要做好鉴别工作,以免延误治疗,对于临床治愈后的精神病人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时,要严格限制在一定条件之内,必要时须同精神科医生协同工作。
工作方式:线下面谈,线上电话、借助互联网软件程序。
心理咨询并非是简单的聊天,咨询师要根据求助者的具体问题和症结,从心理学的各种原理出发,按专业的流程进行深入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资料收集、分析、评估、诊断、制定方案的一系列工作过程。其方式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团体的。可以是短程的,也可以是中程和长程的。
(资料参考: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发证机构:以前是由国家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组织全国的考试,并且颁发职业证书,当时分三级证书和二级证书。后来国家印发了《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从2014到2016年,国务院先后分七批取消了434项职业资格,占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总数的70%以上。这个证件也在取消范围之内,目前国家还没有新的政策出现。是由政府认定改为实行社会化等级认定,改变现行以政府为主导的评价模式,向市场和用人单位充分放权,改变了评价发证主体和管理服务方式,主要实行“谁用人、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就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解决职业资格过多过滥的问题、降低就业和创业的门槛、激发市场主体创造的活力。
(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不是取消职业和职业标准,不是取消技能人才评价,而是将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由政府认定改为实行社会化等级认定,不再由政府或其授权单位认定发证,而改由用人单位和相关社会组织按照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原文地址:中国政府网
(人社部发〔2019〕90号)要求,“改革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建立并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由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应当看到,企业是用人主体,了解选人用人实际。环视制造业发达国家的做法,他们的高级技师技能水平评价基本没有由行政部门认定的,普遍是由市场和社会认定的。有的制造业企业对本企业技能突出的大工匠给予高薪,个别人年薪甚至达到总经理的4倍。这些大工匠并没有拿过什么资格证书,完全凭借精湛的技艺赢得广泛的市场认可。据此,建立并推行面向技能人员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改变现行以政府为主导的评价模式,向市场和用人单位充分放权,既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体现,更是一场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的革命,长远看,有利于破除对技能人才成长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制约,促进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原文网址:中国人社部)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对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心理
咨询服务业务指导,加强监督管理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对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业务指导,加强监督管理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对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心理
咨询服务业务指导,加强监督管理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对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心理
咨询服务业务指导,加强监管理
(根据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进行了优化调整,其中已经没有了和心理咨询师相关的类目,点击进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可以查看
2013年
以来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组织实施减少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经报国务院同意,分七批取消70%以上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2017年
9月
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68号)(以下简称《通知》),向社会公布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通知》要求,目录之外一律不得许可和认定职业资格,目录之内除准入类职业资格外一律不得与就业创业挂钩。
《通知》同时提出,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依据市场需要自行开展能力水平评价活动,不得变相开展资格资质许可和认定,证书不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中华”“国家”“全国”“职业资格”或“人员资格”等字样和国徽标志。
原文网址:人社部政务微信
工作场所:各种社会场所
目前心理咨询师非准入类行业。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在当地工商进行注册登记就业,有的地区是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供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没有单独注册登记的,一般是进入社会上的各个机构和心理平台工作,他们不一定需要有医学背景,所以,只有小部分在医院的门诊工作。
(准入类职业资格所涉职业关系公共利益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是依法从事特定岗位的必要条件。
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所涉职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社会通用性,技术技能要求较高,是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 原文地址:中国政府网
非服务范围:
不处理范围:神经症、老年痴呆、儿童智残、器质性病变、精神病性问题。
不使用范围:无处方权和诊断权,不使用药物治疗,不采用医疗器械来诊断和治疗。
不从事范围: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
从2001年来,有数十万人参加了国家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了证书,但真正有实际服务能力,并且持续在从事这个工作的,是较少的数量。
(资料参考: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二、心理治疗师
服务对象:主要是有心理障碍的人。(是病理模式,医患关系)
服务范围:有神经症、人格障碍、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对象。
工作方式:无处方权和诊断权
工作场所:心理治疗师在医疗机构工作
心理治疗活动应当在医疗机构内开展。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不得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不得为精神障碍患者开具处方或者提供外科治疗。心理治疗的技术规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内容参考精神卫生法第五十一条)
当然,在治疗过程中,学习过心理咨询专业的心理治疗师也可以采用心理咨询中的理论方法,可以同时做患者的心理咨询师。
发证机构: 心理治疗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考核,目前是纳入医疗卫生技术职称考试序列,是一个专业技术岗位(类似麻醉师)。心理治疗师的考试只限于医疗机构内有医学与心理学背景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报考,有的省限定在精神科岗位上的人员可以报考,有的省扩大到其他临床科室的医生、护士等岗位可以报考。但前提是在心理治疗专业岗位实践至少一年才可以报考。所以,目前心理治疗师不属社会上的职业资格考试,而是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规范了医疗机构内的心理健康服务。(但心理咨询师尚未从组织设计上明确纳入到卫生健康行业。因而,心理咨询师并不能直接报考心理治疗师。)
其它资料参考点击:名家专栏
三、精神科医生
服务对象:有精神疾病的人。(是病理模式,医患关系)
服务方式:有处方权和有诊断权
工作场所:只能在医疗机构里工作。
首先要有医学学历,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取证件后,注册至精神卫生专业。
他们一般都在各个医院工作。主要治疗精神分裂等重度精神疾病,有病情的诊断权,有药物的处方权。他们可以使用药物,也可以使用心理咨询来治疗病人,但因为精神科和心理学不是同一个系统和概念,所以,有些精神科医生不一定懂心理学,并且有心理咨询的实战经验,因此,他们主要使用药物治疗,较少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如果是懂心理学的精神科医生,就会根据实际的情况,把两者结合起来治疗病人,他们也可以做心理咨询师的工作。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5万余人,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心理治疗师4819人。
数据来源:(医疗体育类193号)提案答复的函